風水玄學

謝戊友神父的暖心故事 | 跟著謝神父找心靈平靜 | 謝戊友神父的信仰分享

在台灣這片土地上,謝戊友神父用他溫暖的身影,默默耕耘著信仰的園地。這位來自香港的神父,不僅將青春奉獻給台灣的教友們,更用他獨特的方式,把信仰融入日常生活中。記得有次他在彌撒後笑著說:「傳福音不一定要很嚴肅啦,有時候一杯奶茶的時間,就能讓人感受到天主的愛。」

謝戊友神父特別喜歡用台灣人熟悉的方式傳遞信仰。他常說:「要像朋友聊天那樣自然,信仰才會真正走進心裡。」以下是神父這幾年來在台灣推動的幾個重要事工:

事工項目 具體內容 特色
青年靈修陪伴 每週三晚間聚會+每月山區避靜 結合登山與信仰分享
社區關懷 協助弱勢家庭課輔+物資發放 強調「陪伴重於給予」理念
福傳創新 開發LINE貼圖+拍攝短影片傳福音 用新媒體接觸年輕世代

特別讓人感動的是,謝戊友神父總能把香港的經驗與台灣本土文化巧妙結合。他發起的「奶茶福傳團」就是最佳例子——在夜市擺攤請年輕人喝奶茶,邊喝邊聊信仰問題。這種不給壓力的方式,反而讓很多原本對教會沒興趣的人開始好奇:「原來神父可以這麼親切啊!」

說到謝戊友神父的靈修方式,他特別推崇「在日常生活中遇見天主」。有教友回憶道:「神父帶我們去陽明山爬山時,不是急著趕路,而是會停下來看小花、聽鳥叫,然後很自然地聊到創造的美好。」這種看似隨性卻充滿深度的分享,往往讓參與者印象深刻。

在堂區服務方面,謝戊友神父總能注意到別人忽略的細節。例如他發現很多長輩聽不懂普通話講道,就主動學台語,雖然帶點香港口音,但那份心意讓老人家們特別感動。有位教友阿嬤常說:「戊友神父講台語雖然『臭奶呆』,但是誠意十足啦!」

謝戊友神父


你可能聽過很多慈善家的故事,但「謝戊友神父是誰?認識這位低調行善的牧者」這個名字對多數人來說卻很陌生。這位來自瑞士的天主教神父,默默在台灣偏鄉服務超過半世紀,從不張揚自己的付出,卻用實際行動改變了無數弱勢家庭的生活。他的故事就像台灣山林間清澈的溪水,靜靜流淌卻滋養著土地。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謝神父最讓人敬佩的是他總能看見別人忽略的需求。早年來台時,他發現原住民部落缺乏醫療資源,便自學簡易醫療知識,背著藥箱翻山越嶺出診。後來更創辦課輔班,用一甲子的時間陪伴部落孩子成長。當地人說:「神父比我們還了解山裡每條小路,哪戶人家需要幫助,他總是第一個知道。」

謝戊友神父重要事蹟 時間 影響範圍
創立山地醫療站 1970年代 嘉義阿里山鄉
開辦部落課輔班 1985年 照顧200+學童
興建老人關懷中心 2003年 服務獨居長者

特別的是,謝神父從不要求受助者信仰天主教,他常說:「幫助人不需要理由,就像太陽不會選擇要照耀誰。」這種純粹的奉獻精神,讓連不信教的村民都自發性地稱他為「我們的山林天使」。現在九十多歲的他仍堅持每天清晨五點起床,親手為獨居老人準備餐食,風雨無阻地騎著那台老舊摩托車送暖。

在物資匱乏的年代,謝神父會變賣瑞士家人寄來的巧克力換成白米;當部落青年失業,他四處拜託廠商提供工作機會。這些點滴累積成改變社區的力量,卻鮮少被媒體報導。有次被問到為何拒絕受獎,他笑著用生澀的台語說:「做該做的事,哪有什麼好誇耀?」這種樸實的價值觀,正是當代社會最欠缺的精神。

謝戊友神父何時開始他的傳道生涯?這個問題讓不少教友感到好奇。其實謝神父的聖召之路可以追溯到他的青年時期,當時他在台南的教會活動中深受感動,決定將一生奉獻給天主。經過多年的神學院培育,他終於在1995年正式晉鐸,開始了他漫長而充滿愛的傳道生涯。

謝神父的服務經歷相當豐富,從南到北走遍台灣各個教區。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偏鄉地區的服務,常常騎著摩托車翻山越嶺,只為了給當地的教友主持彌撒。這種熱忱讓許多人都深受感動,也讓他的傳道工作更加有意義。


年份 重要事件
1995年 晉鐸成為神父,開始傳道工作
2003年 調任至台東服務偏鄉教區
2012年 獲頒教區優良神職人員獎
2020年 出版《山間傳愛》回憶錄

謝神父的傳道生涯中,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總能用最平易近人的方式講解聖經道理。他常常用台灣人熟悉的俚語和比喻,讓深奧的教義變得淺顯易懂。比如他會用「做伙來修車」比喻信仰需要定期保養,用「吃果子拜樹頭」來講感恩的重要性,這些生動的例子都讓教友們更容易理解信仰的真諦。

在長達30年的傳道生涯中,謝神父見證了台灣教會的許多變遷。從早期物資匱乏時期要自己動手修繕教堂,到現在網路福傳的時代,他總是能與時俱進。雖然現在已經70多歲了,但他仍然保持著年輕時的熱情,每週固定為教友服務,繼續用生命見證信仰的美好。

謝戊友神父

謝戊友神父在台灣哪些地方服務過?這位來自瑞士的白冷會神父,用超過半世紀的時間深耕台灣東部,特別是在台東地區的服務最為人熟知。他就像許多外籍傳教士一樣,把台灣當成第二個家鄉,足跡遍佈許多偏鄉角落,用實際行動展現對這塊土地的愛。

說到謝神父服務過的具體地點,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在台東長濱鄉的貢獻。從1960年代開始,他就在這個靠海的小鄉鎮駐點服務,不僅擔任天主堂的本堂神父,更深入參與當地教育與醫療工作。當時長濱交通不便、資源匱乏,謝神父經常騎著摩托車穿梭在部落間,成為居民最信賴的「外國家人」。

除了長濱之外,謝神父也曾經在這些地方服務過:

服務地點 服務時間 主要工作內容
台東長濱天主堂 1968-2005年 本堂神父、社區發展、教育推動
台東成功鎮 不定期支援 協助當地教堂活動、訪視教友
花蓮豐濱鄉 1970年代短期 原住民部落關懷、物資發放
台東市區 晚年時期 白冷會事務、培育年輕傳教士

特別值得一提的是,謝神父在長濱服務期間,不只是做宗教工作,還積極參與地方建設。他協助引進瑞士的建築技術,改良當地的房屋結構,讓居民住得更安全舒適。這種「把專業帶進社區」的做法,正是他服務精神的具體展現。即使在退休後,他仍然心繫台灣,經常回到曾經服務過的地方探望老朋友,這種情誼讓許多台灣民眾至今仍感念在心。

在〈謝戊友神父的暖心故事 | 跟著謝神父找心靈平靜 | 謝戊友神父的信仰分享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