聰明反被聰明誤?老祖宗的智慧 | 天賦可以靠嗎?古人早就告訴你 | 別太依賴小聰明!這句古話超中肯
是故聰與敏 可恃而不可恃也,這句話講嘅係聰明同機敏雖然係優勢,但唔能夠完全依賴。就好似我哋成日見到啲人,明明好醒目,但係因為太自信,最後反而搞出大頭佛。呢個道理唔單止適用於個人成長,連職場同人際關係都一樣咁重要。
諗返轉頭,細個讀書嗰陣,班上總有幾個同學特別聰明,考試前唔使點溫書都攞高分。但係呢啲同學往往到咗大考就仆直,因為平時靠小聰明過關,基礎打得唔夠實。相反,啲成績中等但肯腳踏實地嘅同學,反而越讀越順。呢個就係「可恃而不可恃」嘅最好例子啦!
類型 | 短期表現 | 長期發展 | 風險 |
---|---|---|---|
靠聰明 | 表現突出 | 容易停滯 | 基礎不穩 |
靠努力 | 進步緩慢 | 持續成長 | 需要耐心 |
講到職場,我見過唔少fresh grad入嚟公司,腦筋轉得快,學嘢好上手,老細最初都好睇重佢哋。但係過咗半年,問題就出嚟嘞——做嘢求其、唔夠細心,覺得自己夠醒就唔使跟足流程。結果呢?反而係啲資質普通但肯慢慢學、認真做嘅同事,最後升職加薪機會仲多啲。
人際關係都係咁。有啲人口才了得,好識講嘢,初初識佢會覺得好吸引。但相處耐咗就發現,佢哋成日靠把口氹人,實際行動就欠奉。反而係啲唔多講嘢但做事可靠嘅人,先至能夠建立長久嘅信任關係。所以話啊,聰明同機敏就好似調味料,可以令菜式更美味,但真正嘅營養仲係要來自扎實嘅基本功同真誠嘅態度。
1. 聰明人為何容易陷入自負陷阱?過來人經驗談。這個問題我特別有感觸,因為我自己就曾經是那個”覺得自己很聰明”的人。以前在職場上,總覺得同事提出的方案不夠周全,開會時忍不住打斷別人說話,甚至私下會覺得”這些人怎麼連這麼簡單的事都想不到”。直到有次專案搞砸了,主管直接點出我的盲點:”你就是太相信自己的判斷,連別人的建議都聽不進去。”
聰明人容易犯的幾個自負行為,我整理成這個表格:
自負行為 | 具體表現 | 可能後果 |
---|---|---|
過度自信 | 覺得自己永遠是對的 | 錯失更好方案 |
輕視他人 | 認為別人能力不足 | 團隊合作破裂 |
拒絕反饋 | 把建議當批評 | 失去成長機會 |
我記得有次寫企劃案,自以為想到很創新的點子,完全沒跟團隊討論就直接交給客戶。結果客戶當場提出幾個實際操作的問題,我卻答不上來,場面超級尷尬。後來才知道,團隊裡其實有人早就想到這些問題,只是看我一副”我最懂”的樣子,乾脆不說了。
還有一個很要命的習慣,就是會不自覺用”這很簡單啊”當口頭禪。有次跟新人交接工作,隨口說了句”這個報表很簡單吧”,事後才知道對方壓力超大,覺得”連這個都做不好是不是很笨”。其實很多對我們來說簡單的事,對別人可能是全新的挑戰。這種優越感真的會讓身邊的人漸漸疏遠你。
2. 天賦異稟卻失敗收場?那些年被聰明誤的案例
講到「2. 天賦異稟卻失敗收場?那些年被聰明誤的案例」,台灣職場上真的不少這種讓人惋惜的故事。明明腦袋超靈光,卻因為太依賴小聰明反而搞砸整盤棋,這種案例在我們身邊其實超常見。今天就來聊聊幾個真實案例,看看這些「天才」是怎麼被自己的優勢絆倒的。
先說個科技業的例子。我朋友公司有個工程師,寫程式速度是別人的三倍,但就是太愛炫技,總是把簡單功能寫得超複雜。有次客戶要改個小功能,他硬是用最新技術重寫整個模組,結果上線後bug多到修不完,最後專案delay整整兩個月。老闆氣到直接把他調去維護舊系統,從此再也不敢讓他碰新專案。
再來看個餐飲業的案例。台北有間網紅餐廳,老闆是個點子王,每週都推出新菜色。但問題是太愛跟風,看到抹茶紅就推抹茶系列,看到韓式炸雞又換菜單。客人根本記不住招牌菜是什麼,最後因為成本控管失控,開幕不到一年就收攤。
案例類型 | 天賦優勢 | 失敗原因 | 結果 |
---|---|---|---|
科技業工程師 | 程式能力強 | 過度追求技術炫技 | 專案延宕被調職 |
網紅餐廳老闆 | 創意點子多 | 缺乏核心產品定位 | 經營不善倒閉 |
補教名師 | 教學功力深 | 輕視行政管理工作 | 學生糾紛纏身 |
補教界也有類似狀況。有個超會教書的名師,學生考試成績都很好,但他覺得自己夠紅就隨便搞,上課遲到、教材亂印、甚至跟家長吵架。最後因為管理太混亂,被家長集體投訴,招牌就這樣砸了。這些案例都在告訴我們,光有天賦不夠,還要有把天賦用在對的地方的智慧啊。
3. 職場老鳥告訴你:光靠小聰明能走多遠?這個問題其實很多年輕人都想知道答案。在台灣職場打滾十幾年,看過太多靠耍小聰明一時風光,最後卻摔得鼻青臉腫的例子。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,為什麼只靠小聰明在職場上根本走不遠。
首先,小聰明通常只能解決表面問題。你可能會用一些小技巧讓主管暫時覺得你很厲害,但時間一長,當真正需要專業能力的時候就會破功。就像我們公司之前有個新人,很會用PPT美化報表,但當老闆問到數據背後的市場分析時,整個就答不上來。這種情況發生幾次後,大家對他的評價自然就下降了。
再來看看小聰明和真本事的差別:
比較項目 | 小聰明 | 真本事 |
---|---|---|
解決問題 | 治標不治本 | 從根本解決 |
持久性 | 短期有效 | 長期受用 |
主管評價 | 一時驚艷 | 持續信任 |
同事關係 | 可能被看破 | 真心佩服 |
另外,職場是個講究信任的地方。你可能覺得自己很會鑽漏洞、走捷徑,但同事和主管都不是笨蛋。我就遇過一個同事,總是想用各種理由推卸責任,或是把別人的功勞說成自己的。剛開始大家可能沒發現,但這種事情做多了,整個部門的人都會自動遠離你,最後連最基本的工作配合都成問題。
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,只靠小聰明會讓你失去成長的機會。當你習慣用取巧的方式做事,就不會願意花時間去累積真正的專業能力。我們部門曾經有個很聰明的工程師,寫程式很會抄別人的code再稍微修改,看起來效率很高。但幾年過去,其他同期進來的同事都已經能獨立架構系統了,他卻還是只會修修改改,最後連加薪的機會都比別人少很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