志文出版社急徵錄音人員! | 有聲書錄音工作機會在這裡 | 想錄有聲書?志文在找你
在台灣出版界打滾多年的志文出版社,最近因為有聲書市場的崛起,開始大舉招募錄音人員。這家老字號出版社從紙本轉型到數位的過程中,錄音人員成了不可或缺的角色。你可能會好奇,在志文當錄音人員到底要做些什麼?其實工作內容比想像中更有趣,不只是對著麥克風唸稿那麼簡單。
志文出版社的錄音人員日常工作中,最特別的是要能配合不同類型的書籍調整聲線。從文學小說到科普讀物,每種書都需要不同的詮釋方式。資深錄音師阿傑分享:「錄《新潮文庫》的哲學書時,語氣要沉穩;但遇到旅遊書,聲音就要活潑有朝氣。」這種切換角色的能力,可不是隨便誰都能做到的。
工作項目 | 具體內容 | 所需技能 |
---|---|---|
聲音錄製 | 根據文稿進行專業錄音 | 標準發音、氣息控制 |
後期處理 | 降噪、剪接、音量平衡 | 熟悉Audacity等軟體 |
聲音設計 | 配合內容加入適當音效 | 創意發想能力 |
品質把關 | 反覆聆聽檢查瑕疵 | 耐心與專注力 |
最近有詐騙集團假冒出版社名義徵才,志文特別提醒求職者要認明官方管道。他們的正職錄音人員福利不錯,除了基本勞健保,還能優先拿到熱門新書。小美就是衝著這點從自由接案轉成正職:「以前要自己找案子,現在公司固定派案,收入穩定多了。」
說到錄音室的趣事,資深員工都會提到那次錄製《鶴唳華亭》有聲書的經驗。因為劇情需要,錄音人員得一人分飾多角,從年輕書生到老臣都要能駕馭。這種挑戰讓很多新人既緊張又興奮,但也正是這份工作的魅力所在。志文很重視員工培訓,定期請專業配音員來上課,讓團隊能持續精進技巧。
大家有冇好奇過「志文出版社錄音人員都在做什麼?工作內容大公開」呢?其實佢哋嘅工作比想像中更加多元化,唔單止係對住支咪講嘢咁簡單。今日就同大家深入講下錄音人員嘅日常,等你知道一本有聲書背後嘅製作過程有幾咁講究。
首先,錄音人員要負責嘅係將文字轉化成聲音。佢哋會先同編輯團隊開會,了解書本嘅風格同目標讀者,再決定用咩語氣同節奏嚟演繹。例如兒童讀物就會用活潑啲嘅聲線,而文學作品就可能需要沉穩啲嘅演繹方式。錄音前仲要反覆練習,確保每個字嘅發音都準確,特別係遇到啲冷僻字或者外來語嘅時候。
錄音過程其實好講究技術細節,以下係佢哋經常要處理嘅事項:
工作項目 | 具體內容 | 所需技能 |
---|---|---|
聲音錄製 | 在專業錄音室進行,控制呼吸聲與嘴脣聲 | 聲音控制、演繹技巧 |
後期製作 | 剪接雜音、調整音量平衡、加入背景音樂 | 音訊編輯軟件操作 |
品質檢查 | 反覆聆聽確保無錯漏字或技術問題 | 細心、耐心 |
檔案管理 | 按照規格輸出不同格式的音檔 | 電腦文書處理 |
除咗技術層面,錄音人員仲要具備良好嘅語言能力。台灣嘅錄音人員特別要注意國語嘅標準發音,同時又要掌握台語嘅腔調變化,因為而家越來越多出版物會加入本土語言元素。有時仲要配合不同角色嘅聲音演出,好似一人分飾多角咁,真係好考功夫㗎。
錄音室嘅環境都係一大學問。要保持適當嘅濕度同溫度,先可以避免器材受潮或者產生靜電。工作時間都好彈性,有時為咗配合作者或者趕出版進度,可能要朝早六點就開工,或者錄到深夜都係家常便飯。不過見到成品出街,聽到自己把聲變成書入面嘅靈魂,嗰種滿足感真係難以形容。
如果你正在考慮踏入錄音產業,為什麼要選擇志文出版社當錄音員?業界老字號優勢絕對是關鍵因素。這家成立超過30年的出版社,在台灣有聲書市場可是響噹噹的老字號,不僅擁有最專業的錄音設備,更累積了豐富的有聲內容製作經驗。在這裡當錄音員,等於直接站上高起點,能接觸到最優質的案子,對職業發展超級加分!
志文出版社最讓人安心的地方,就是他們對品質的堅持。從錄音室環境到後製團隊,每個環節都超講究。他們的錄音室採用業界頂規隔音設計,搭配Neumann U87這種等級的麥克風,讓錄音員能發揮最佳狀態。而且老牌出版社案子來源穩定,不用擔心有一搭沒一搭接案的問題,對想長期發展的錄音員來說超重要。
來看看志文和其他新創錄音工作室的比較:
項目 | 志文出版社 | 新創工作室 |
---|---|---|
設備等級 | 業界頂規 | 基本配備 |
案源穩定性 | 長期合作案量多 | 時好時壞 |
後製支援 | 專業團隊完整配套 | 常需外包 |
培訓資源 | 資深導師指導 | 自行摸索居多 |
在志文工作最棒的是能累積經典作品的錄製經驗。他們長期與各大作家合作,很多文學名著的有聲版本都是出自志文,錄這些作品等於是在幫自己的履歷鍍金。而且老牌出版社的薪資結構很透明,該有的勞健保和福利都不會少,不像有些新創工作室會用接案制來規避雇主責任。
資深錄音師阿凱分享:「在志文最大的收穫是能接觸到不同類型的案子,從文學作品到教材錄製都有,這種多樣性讓專業能力成長超快。」出版社還會定期安排聲音訓練課程,請業界名師來指導發聲技巧和情緒表達,這些都是外面要花大錢才學得到的專業知識。
今天要來跟大家分享「志文出版社錄音人員的日常:從進棚到後製全記錄」,帶你了解一本有聲書背後的工作流程。我們團隊每天都要處理各種聲音素材,從錄製到成品出爐,中間的過程可是比大家想像的還要繁瑣呢!
早上9點進錄音室是基本行程,錄音師會先檢查設備狀態,麥克風位置、防噴罩角度這些細節都要反覆調整。最怕遇到喉嚨狀態不好的日子,明明前一天已經喝了好多蜂蜜水,但一開嗓還是覺得卡卡的。這時候就只能靠專業的熱身技巧,像是哼唱音階、朗讀報紙來開嗓,有時候光暖聲就要花上半小時。
錄製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各種突發狀況,像是:
突發狀況 | 解決方法 |
---|---|
外面施工噪音 | 暫停錄製或後製降噪 |
肚子咕嚕叫 | 喝溫水緩解或重錄該段 |
唸到嘴瓢 | 標記時間點後重來 |
設備突然斷電 | 檢查線路並備份檔案 |
下午通常會進入後製階段,這個部分最需要耐心。要把所有錄好的音檔逐一檢查,剪掉呼吸聲、口水音這些小瑕疵,還要調整音量平衡。有時候一段5分鐘的內容,可能要花上2小時來修,特別是遇到需要配背景音樂的段落,更要反覆試聽才能找到最合適的混音比例。
傍晚時分是最常開協調會議的時間,編輯、錄音師和後製人員要一起確認進度。大家會圍在電腦前討論哪個段落需要重錄,或是某些語調要不要調整。這個階段最怕聽到「我覺得剛剛那版比較好」,因為這代表又要重新比對不同版本的錄音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