風水玄學

買房必看!室內坪數這樣算才準 | 室內坪數怎麼抓?專家教你簡單算 | 權狀坪數≠實際可用?室內坪數解密

最近在看房的朋友一定常聽到「室內坪數怎麼看」這個問題,這真的是買房時最需要搞懂的關鍵數字!畢竟我們花大錢買房子,最在意的就是實際能使用的空間有多大,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超重要的話題。

首先要知道,我們常說的「權狀坪數」和「室內坪數」是完全不同的概念。權狀坪數就是房子登記的總面積,包含了公共設施和陽台這些地方。而室內坪數才是你真正能使用的空間,也就是俗稱的「主建物」面積。這中間的差距就是公設比,現在新建案的公設比動輒30%以上,等於你買30坪的房子,實際能用的可能只有20坪出頭!

下面這個表格可以幫助你快速理解各種坪數的計算方式:

項目 內容說明 佔比範例
權狀坪數 房屋登記總面積(含公設) 100%
主建物坪數 實際居住空間(室內坪數) 約65-75%
附屬建物 陽台、雨遮等 約5-10%
共用部分 大廳、梯間等公設 約25-35%

看預售屋的時候要特別小心,有些建商會把「虛坪」算進去,像是超大門廳、豪華游泳池這些,雖然看起來很氣派,但這些都是要從你的權狀坪數裡扣掉的。建議可以直接問銷售人員「主建物佔比多少」,這個數字才是最實在的。

如果是看中古屋,記得要實際丈量室內空間。有些老房子的陽台外推或違建,雖然增加了使用面積,但這些都不會登記在權狀裡,未來要是遇到都更或違建拆除就虧大了。最好的方法就是帶著捲尺親自量一量,把傢俱擺放的位置都想一遍,這樣才不會買到「看起來很大,實際很小」的房子。

室內坪數怎麼看


買房新手必看!室內坪數跟權狀坪數到底差在哪?這個問題真的超多人問,尤其是第一次買房的朋友,常常被銷售話術搞得霧煞煞。今天就來用最白話的方式,幫大家拆解這兩個關鍵數字背後的秘密,看完你就知道怎麼避免買到「虛坪」太多的房子啦!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首先要知道,權狀坪數就是你在房產證上看到的那個數字,它包含了「室內實際使用面積」加上「公共設施分攤面積」。而室內坪數才是你真正能使用的空間,簡單來說就是關起門來家裡能用的部分。這中間的落差就是所謂的「公設比」,現在新建案公設比動輒30%起跳,等於你花1000萬買房,有300萬是在買那些用不到幾次的健身房、交誼廳。

來看看這個比較表就一目了然啦:

項目 權狀坪數 室內坪數
包含範圍 主建物+附屬建物+公設 實際可使用的牆內空間
常見比例 100% 約65-75%(視公設比)
計價基準 房屋總價計算依據 實際居住使用面積
測量方式 地政機關登記面積 通常要自己重新丈量

特別要注意的是,有些建案會把「雨遮」、「屋簷」這些也計入權狀坪數,雖然2025年後的新建案已經不能這樣玩了,但中古屋市場還是有很多這類型的物件。建議看房時直接問清楚:「主建物面積佔權狀幾坪?」、「公設比是多少?」才不會被華麗的樣品屋給迷惑了。

另外提醒大家,不同類型的房子公設比差異很大。一般來說,電梯大樓的公設會比公寓高,因為要分攤電梯、梯廳這些空間;而豪宅案的公設比又會更高,畢竟可能會有游泳池、宴會廳這種高級設施。所以千萬別只看單價便宜就衝動下訂,要換算成「室內實坪單價」才準確!

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:「為什麼我的房子權狀30坪,住起來卻好小?」明明權狀數字看起來很漂亮,實際走進屋內卻覺得轉身都有點卡,這到底是怎麼回事?其實這跟台灣常見的「虛坪」問題有很大關係,今天就來幫大家拆解這個買房常見的迷思。

首先要知道,權狀上的坪數包含了很多「看不見」的空間。以常見的大樓來說,通常會把「公設比」算進去,像是大廳、健身房、梯間這些共用區域。更誇張的是,有些建案連「雨遮」、「屋簷」這種根本用不到的地方也會計入權狀面積。這就是為什麼你買30坪,實際室內可能只有20坪出頭的原因啦!


下面這個表格幫大家整理幾種常見的「虛坪」類型:

虛坪類型 佔比範圍 備註
公設比 30%-35% 新大樓通常更高
雨遮 3%-5% 2018後新制已不計入
機電空間 2%-3% 變電箱、管道間等
陽台 5%-8% 部分建案會做超大陽台

另外一個關鍵是「格局規劃」。同樣30坪的房子,如果走道太長、樑柱太多,或是廚房、浴室位置卡到動線,都會讓實際可用的生活空間變少。有些建商為了讓數字好看,會把房間隔得很小,然後在客廳做開放式設計,這樣雖然看起來寬敞,但真正要放家具時就會發現處處受限。

最後提醒大家,看屋時一定要問清楚「主建物面積」佔多少,這才是你真正能使用的空間。現在很多預售屋的樣品屋都會用鏡面、縮小版家具來製造空間很大的錯覺,千萬要睜大眼睛看清楚啊!

室內坪數怎麼看

公設比怎麼影響室內坪數?3分鐘帶你搞懂

買房時常聽到「公設比」這個詞,但你真的懂它怎麼吃掉你的室內空間嗎?簡單來說,公設比就是整棟大樓的公共設施面積佔總坪數的比例,像是電梯、大廳、健身房這些都算在內。舉個例子,如果你買了30坪的房子,公設比35%,實際能用的室內坪數就只有19.5坪,其他10.5坪都是公設,這樣一算是不是瞬間覺得房子縮水很多?

公設比高低會直接影響到你的荷包和居住品質。現在新建案公設比動輒30%起跳,甚至有些豪宅案會到40%以上。但也不是說公設比低就一定好,像有些老舊公寓公設比只有10%,但可能連電梯都沒有,每天爬樓梯也是累死人。所以買房前一定要搞清楚公設內容,看看這些錢花得值不值得。

下面這個表格幫你快速比較不同公設比對室內坪數的影響:

權狀坪數 公設比 公設坪數 室內坪數
30坪 25% 7.5坪 22.5坪
30坪 30% 9坪 21坪
30坪 35% 10.5坪 19.5坪
30坪 40% 12坪 18坪

要注意的是,同樣的公設比,不同建案的公設內容可能差很多。有些建商會把車道、機電空間這些不太用得到的區域也算進公設,變相讓你的錢花在看不見的地方。建議看屋時除了問清楚公設比數字,也要實際看看公設的品質和使用率,才不會買到虛坪過高的房子。另外提醒,雨遮、屋簷這些在2018年後已經不計入坪數,但如果是之前的建案還是要特別注意。

在〈買房必看!室內坪數這樣算才準 | 室內坪數怎麼抓?專家教你簡單算 | 權狀坪數≠實際可用?室內坪數解密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