璽和壐到底差在哪? | 古代印章小知識:壐vs璽 | 一秒看懂璽的由來
大家有沒有想過「壐 璽 意思」到底是什麼呢?其實這兩個字在台灣日常生活中雖然不常見,但在歷史文化中可是大有來頭。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些印章背後的故事,順便整理一些實用資訊給有興趣的朋友參考。
說到「璽」,最直接讓人聯想到的就是皇帝用的玉璽啦!在古代,璽可是權力的象徵,特別是皇帝的玉璽更是代表至高無上的權威。而「壐」這個字其實是「璽」的古字,現在比較少用,但在一些古籍或文物上還是會看到。這兩個字基本上意思相同,都是指印章,特別是那些具有官方或權威性質的印章。
下面整理一個簡單的表格,讓大家更清楚這兩者的異同:
| 字詞 | 讀音 | 主要用途 | 現代常見度 |
|---|---|---|---|
| 璽 | ㄒㄧˇ | 皇帝印章、官方印信 | 較常見 |
| 壐 | ㄒㄧˇ | 同「璽」,古字寫法 | 較少見 |
在台灣故宮博物院裡,就收藏了不少歷代的璽印,這些文物不僅是藝術品,更是歷史的見證。像是清朝的「皇帝之寶」玉璽,就是很經典的例子。這些印章的材質從玉石到金屬都有,雕刻精美,每一枚都訴說著不同朝代的故事。
如果你對這方面有興趣,其實台灣各地都有一些印章收藏家,他們對於璽印的研究都很深入。有些書局也會賣仿古的印章,雖然不是真品,但做工也很精緻,買來收藏或當擺飾都很有味道。下次看到這些印章時,不妨多留意一下它們的細節,感受一下傳統文化的魅力。

1. 什麼是「壐」和「璽」?台灣人該怎麼分辨這兩字?這兩個看起來超像的字,其實意思差很大!每次看到都讓人頭痛對吧?今天就來幫大家搞清楚它們的差別,以後就不會再搞混啦~
先說「璽」這個字,在台灣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,讀音是「ㄒㄧˇ」。這個字最常出現在「玉璽」這個詞,就是指古代皇帝用的印章,超級貴重的!現在故宮博物院裡還收藏著清朝的玉璽呢。現代雖然沒有皇帝了,但「璽」這個字還是會用在一些高級的印章或品牌名稱上,感覺就很有質感。
至於「壐」這個字,讀音是「ㄒㄧˇ」,跟「璽」一樣,但意思完全不同。這個字在古代是指一種裝酒的容器,現在幾乎沒人在用了,超級冷門的!要不是特別研究古文字的人,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用到這個字。所以如果你在現代文章裡看到這個字,八成是打錯字啦,應該是要打「璽」才對。
幫大家整理個簡單的對照表:
| 字 | 讀音 | 意思 | 常見度 |
|---|---|---|---|
| 璽 | ㄒㄧˇ | 皇帝印章、高級印章 | ★★★★ |
| 壐 | ㄒㄧˇ | 古代酒器 | ★ |
分辨的小技巧就是看上下文啦~如果是講印章、權力之類的,一定是「璽」;如果是在講古代文物或酒器,才有可能(但機率超低)是「壐」。平常寫字的時候,建議直接用「璽」就好,因為「壐」這個字真的幾乎用不到,連教育部字典都說它是罕用字呢!
順帶一提,這兩個字在電腦輸入的時候也常常讓人困擾。用注音輸入法打「ㄒㄧˇ」的時候,「璽」通常會排在比較前面,而「壐」可能要翻好幾頁才找得到。這也是為什麼大家比較熟悉「璽」的原因之一,因為真的比較常用到嘛!
2. 為什麼古代皇帝用的印章叫「璽」?背後有啥特別意義?這個問題其實牽扯到古代中國的權力象徵與文化密碼。在台灣故宮博物院裡,我們常能看到這些精緻的玉璽,它們可不只是蓋章工具那麼簡單,而是代表「天命所歸」的神聖信物。
從周朝開始,「璽」這個字就專屬天子使用,一般官員只能用「印」。這種區別就像現在公司裡老闆用黃金名片、員工用普通紙質名片一樣,階級分明。而且璽的材質多選用和田玉等珍貴材料,上面常刻有「受命於天」之類的文字,強調皇帝權力是老天爺給的。
| 朝代 | 材質 | 常見刻文內容 | 特殊用途 |
|---|---|---|---|
| 秦朝 | 和氏璧 | 「受命於天,既壽永昌」 | 傳國玉璽 |
| 漢朝 | 白玉 | 「皇帝行璽」 | 日常行政文書用 |
| 唐朝 | 金鑲玉 | 「大唐皇帝之寶」 | 對外用璽 |
特別要說的是秦始皇那顆傳國玉璽,傳說用和氏璧打造,後來變成各朝代搶破頭都要拿到手的「正統認證」。就像現在選舉要拿身分證驗明正身一樣,古代沒這顆璽,就算當上皇帝也會被說是「山寨版」。明朝永樂皇帝還特地派人去蒙古找這顆失蹤的玉璽,可見它有多重要。
這些玉璽的製作過程也很講究,要選良辰吉日開工,雕刻師傅得沐浴齋戒。清朝的「二十五寶」更是分工明確,有管土地戶口的、管軍隊調動的,每顆用途都不一樣。台北故宮展出的「大清受命之寶」就是皇太極時期做的,滿漢文並列,見證了滿洲人入主中原的歷史。

3. 台灣故宮裡的國璽展覽何時去看最適合?參觀攻略分享,這個問題其實要看你喜歡什麼樣的參觀氛圍啦!如果你是想要避開人潮,建議平日早上9點開門就衝進去,這時候旅行團還沒到,整個展廳空蕩蕩的,可以慢慢欣賞那些精緻的玉璽。不過要注意故宮週一休館,別白跑一趟喔!
說到國璽展覽,最精彩的就是清朝的二十五寶璽,每一方都有它的故事。像是「皇帝奉天之寶」是用來祭天的,玉質溫潤到不行,現場看真的會被那種氣勢震懾到。建議可以先做點功課,了解一下這些寶璽的來歷,現場看會更有感覺。故宮的語音導覽也很推,講解得超詳細,連玉璽上面的龍紋細節都會介紹。
| 參觀時段 | 人潮狀況 | 推薦程度 |
|---|---|---|
| 平日早上 | 人少清靜 | ★★★★★ |
| 平日下午 | 旅行團多 | ★★★☆☆ |
| 週末假日 | 人擠人 | ★★☆☆☆ |
| 寒暑假 | 學生多 | ★★☆☆☆ |
展廳裡面冷氣蠻強的,記得帶件薄外套。拍照的話要注意有些展品是禁止攝影的,工作人員會提醒。如果時間允許,建議搭配故宮的常設展一起看,像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都在同個樓層,一次把鎮館之寶看完才划算啊!故宮餐廳的牛肉麵很有名,參觀完可以去吃一碗補充體力。
門票部分,一般票是350元,但如果拿學生證或是台灣身份證可以買優惠票150元,差很多餒!65歲以上長者更是只要75元,帶長輩來很划算。最近故宮還推出電子導覽APP,下載後可以提前預習展品資訊,到現場直接掃QR code就能聽解說,科技真的越來越方便了。